0 0 0 0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教学园地 气血氤氲 由中而发 (二)
2018-07-16
气血氤氲 由中而发 (二)


执中

执中,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,文中所指的执中主要用于解释动作的功理。如前所说,受到尚中思想的影响,古代中国形成和产生的各色文化符号、文化现象都有执中的背景。传统健身养生文化也不列为,只不过是在功理中进一步融入更深层的执中意识。就以“调理脾胃臂单举”来看,则是一个典型的以执中为理念而调理脾胃和疏导肝胆的动作。它的基本道理是:通过手臂的上撑和下压,畅通了位于手臂的少阴经络气血运行,延缓了手少阳经络气血循环;在一升一降、一开一合过程中,左右两手交替上托下按、上下对拉,牵动腹腔活动,对脾胃起到按摩作用。同时,对两肋的经脉也能起到很好的调理,其作用是:

首先,执中于内。该式在运动过程中,动静结合、刚柔相济、意气相随,形成几种内在的执中致和的体感。一是内力执中感。当一个掌缓缓向上托起另一个掌下按时,要表现为手动、体稳、执中而用内力;二是拉动执中感。当一个手臂外旋、转内旋上撑另一个掌下按用力时,要表现为绵绵连贯的执中拉动;三是牵引执中感。当舒胸展体、拔长腰脊,目视前方时,要表现为心平气静的状态,要使内在的肌肉仍处在执中牵拉状态;四是放松执中感。当身体重心下沉,两臂外旋,两掌落于腹前,掌心向上,指尖相对,目视前方时,则要表现为全身自然放松。肢体的动是连绵不断的,静是相对的,动与静又是互为转化的,以此体现中和相济,松紧结合的中和状态。另外,应该注意做到意气相随,形息配合,呼吸应采取逆腹式方法,提肛收腹,膈肌上升;当两掌收回,重心下沉,身体放松时,要配合呼气,松腹松肛,膈肌下降。在进入练功状态时,用意要轻微,意想集中在动作的重点部位,上举托天,下按连地,导引脾胃经络投入到气血生化的运行状态。

其次,执中于导。两肋是肝经、胆经循行的部位,所以“调理脾胃臂单举”这个动作的前置条件首先是调理肝胆的。为什么“调理脾胃”动作,要前置一个调理肝胆的条件呢?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深邃与精妙之处。简单地说,就是要疏通、导引脾胃生化的气血,有序地运送到其它职能的脏腑。要想调理好脾胃,核心在于宣开肝胆。从五行的相生相克来看,木克土。肝胆是木,脾胃是土,肝胆会克制脾胃。所以,如果想不让脾胃这个土被肝胆这个木克,首先需要锻炼好肝胆,让肝胆宣开。所以,通过双手对拉,交替上举、下按,抻拉两肋的肝经和胆经,从而达到养护脾胃的功效。同时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,肢体伸展宜柔宜缓。由于两手交替上举下按,上下对拔拉长,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,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,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,增强了消化功能,长期坚持练习,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。

***后,执中于顺。健身气功的运动属性,赋予“调理脾胃臂单举”一种顺其自然、天人合一的先决条件。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,左右两手交替上托下按,导引左右臂与掌一松一紧地上下对拉,有效牵动腹腔,对脾胃的运化、吸收、生化起到按摩辅助作用。总体来讲该式对脾胃的气血生化功能发挥着诸多作用,这里选择其中三点加以说明:一是调理好胃主受纳,脾主运化的关系,促进“脾为胃行其津液”,导引二者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,从而滋养全身,使“后天之本”的脾胃名副其实。二是调理好脾主升,胃主降这种相反相成的关系。脾气升,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;胃气降,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。所以说:“脾宜升则健,胃宜降则和。”胃属燥,脾属湿,胃喜润恶燥,脾喜燥恶湿,两脏燥湿相济,阴阳相合,方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。三是调理好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。因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而致病理上也有相互影响。如脾的运化失职,清气不升,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;反之,若饮食失节,食滞胃脘,胃失和降,亦可影响及脾的升清与运化。总而言之,脾胃为“后天之本”, 日常习练这一式,既是保养脾胃、强健脾胃的有效方法,而更重要的是导引气血生化之源的碧水长流。

(文/王占和)

评论
发表评论
健身气功

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版权所有    备案:京ICP备15050301号 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74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