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 0 0 0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教学园地 健身气功·易筋经中医学理论阐释(三)
2018-09-13
健身气功·易筋经中医学理论阐释(三)


第八式  三盘落地势

本式动作对于下肢的活动比较大,同时要求上肢也相应的予以配合,随着身体的升降,调整体内气机的活动。

中医认为,气可归纳为升、降、出、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。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。人体的先天之气、水谷之气以及吸入自然界的清气,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散布全身,发挥其生理功能,人体的脏腑、经络、形体、官窍的生理活动也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能完成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云:“出入废则神机化灭,升降息则气立孤危。故非出入,则无以生长壮老已;非升降,则无以生长化收藏。”可见其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。此节功法三起三落,逐步加大下蹲力度,使脏腑之气机调和、升其所升、降其所降、使心肺之气降、使肝肾之气升、脾胃之气枢转有权,从而起到促使心肾相交、肝肺气机通达、脾胃升降稳固的作用。

此节功法在动作起落过程中调节体内气机,呼出浊气,吸取自然之清气,完成与自然界的气体交换,有利于增强人体的生理活动。

此节功法充分运用四肢力量,下蹲时两掌如负重物,起身时如托千斤,有增加内气之功。中医认为脾主四肢,通过对四肢的锻炼,可以增强脾脏功能。另外,本式动作下蹲时配合口吐“嗨”音,通过音声导气,使气机下潜于丹田。


第九式  青龙探爪势

本式名称中的“青龙”,在中国古代的四方神之中,位居东方。中医认为,肝在五行之中属木,在方位上合于东方,在色则合于青色,因此本式动作主要是针对肝脏而设。

中医认为,肝主疏泄而藏血,为刚脏,为将军之官,有刚劲之性,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。本式功法根据肝脏的生理特点,通过转身、左右探爪及身体的前屈,可使人体的两肋交替松紧开合。从中医经络角度来看,足厥阴肝经分布于胁肋。通过对两胁肋的锻炼,可以起到疏肝******、条畅情志之功效。

从肝脏与形体的关系来看,中医认为肝在体为筋。本式动作中的左右探爪,使人体之筋得到充分的拉伸,有利于对肝经的锻炼,增强其生理功能。动作中要求目随“爪”走,意存“爪”心,是使神注庄中、气随庄动、引导肝气舒展流通。

本式动作中两手握固,拳轮贴于章门穴,可以起到借肝气舒展脾土的功效。章门穴为肝经之穴,为八会穴之脏会,亦为脾之募穴,为脾之精气结聚之处。由于“五脏禀于脾”,脾为后天之本,为精、气、血、津液化生之源。故本式展转身躯,左右探爪后收拳于章门,乃借助肝气的疏泄调达而运化脾土,强化脾胃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功能。


第十式  卧虎扑食势

本式动作活动力度较大,四肢、躯干、腰背、头颈都要求有相应的协调运动。此势仿照老虎扑食之状,既仿其形,又含其神。从中医经络学说的角度来讲,其俯身腰背部反拱的动作,对于人体的任脉具有极好的抻拉锻炼效用。任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,起始于胞中,下出会阴,延胸腹中线至咽,从面颊分行于目眶下。任脉为阴脉之海,统领全身阴经之气。此势功法通过虎扑之势,身体的后仰,胸腹的伸展,让任脉得以舒展和调养,进而调和手足三阴经之经气。

从脏腑的角度来讲,此势功法既有弓腰背,又有伸胸腹的动作,因而对于五脏六腑都具有较好的按摩作用,具有从整体上调整脏腑功能的特点。并且本式的“扑食”动作要求以“虎爪”着地,顺势逐步塌腰、挺胸、抬头、瞪目以体现虎之神威,以激发肝气的调达,通过肝气疏泄全身气机。本式功法对腰部锻炼强度较大,具有强健腰肾之功效,同时改善腰腿肌肉活动功能,起到强壮腰腿的作用。


第十一式  打躬势

本式动作以体前屈和后展动作为主。体前屈时,脊柱自颈向前拔伸卷曲如勾;后展时,从尾椎向上逐节伸展。因此,本节功法对于脊柱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。中医认为,脊柱是督脉的主要循行路线。督脉起于胞中,下出会阴,经尾闾沿脊柱上行,至颈后风池穴进入脑内,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、前额、鼻至龈交穴止。督脉总督一身阳经之气,对全身阳经的气血起到调节作用,故称之为“阳脉之海”。本式功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,立足于对脊柱的锻炼而达到疏通督脉的作用,脊柱督脉通达,可使全身经气发动,阳气充足,精力充沛,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良好功效。

此节功法俯腰、体前屈的动作还有力地拉伸了足太阳经脉,有利于疏通背部及下肢的经气,对于各种脏腑疾病和下肢疾患有一定的防治作用。

此节的俯身运动,对于腹部具有良好的挤压按摩作用,可增强脾胃功能,防治消化系统疾病。此节还强化了腰部的锻炼,起到强壮腰肌、固肾强精的作用。其“鸣天鼓”的动作对于脑后颈部穴位进行刺激,具有醒脑、聪耳、******大脑疲劳的功效。


第十二式 掉尾势

本式功法着重于腰部命门及尾闾的锻炼,使将前面各势运动展开的全身气机收归丹田。本式动作通过躯体前屈塌腰,以命门向小腹内丹田挤压,引气归丹田;通过抬头、掉尾的左右摆动,调整任督二脉;目视尾闾,头尾相应,导引全身气机归于丹田,起到培本固元的作用。因于任督二脉之气充足,全身之气也因之而充盈流畅,使得练功后全身舒泰。

收势

收势的目的在于把通过练功激荡起来的气机进一步梳理并收归丹田。收势动作舒缓,通过上肢的上抱下引动作,使气回归于小腹丹田内。******、第二次双手捧气导引下行至腹部后,以意念继续引导下行,经脚心涌泉穴入地,其目的在于平衡全身气机,***后一次捧气导引下行则意念随双手下引至腹部丹田,在此意守片刻,使气归丹田,全身松静,气定神宁,便可结束练功。

(文/  章文春 鲍晓雷)

评论
发表评论
健身气功

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版权所有    备案:京ICP备15050301号 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746号